致力於國內外慈善事業,53年來帶領全球慈濟人對台灣社會、醫療、教育、文化、新聞傳播、國際交流等層面均具有貢獻的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。其中,2000年在嘉義大林農田中成立慈濟醫院,隨之與國立中正大學分別以學術研究與教育、醫療技術等展現對在地鄉親的人文關包租代管懷,雙方攜手合作近20年,國立中正大學今天在大林慈濟醫院頒授「名譽文學博士」學位予證嚴法師,以肯定證嚴法師無畏艱險的堅毅精神、平等無差別的寬闊胸襟、慈憫萬民的無私大愛,正是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優良典範,堪為青年學子表率。
慈濟基金會指出,證嚴法師創辦慈濟之初,與六名弟子縫製嬰兒鞋自力更生,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救濟貧苦,1966年成立撫孤恤貧的「慈濟克難功德會」;1986年歷經7年艱辛籌募的花蓮慈濟綜合醫院落成,守護花東地區鄉親健康;1989年再創設慈濟護理專科學校;民國87年慈濟大愛電視臺開播,為傳媒行業注入清流,端正世道人心。慈善、教育、醫療、人文四大志業建構慈濟世界,57包租代管國慈濟人追隨證嚴法師,人道援助97個國家。
自2017年政府推出包租代管後,今年2021年即將邁入第三期,包租代管整體執行成效不如預期,主要原因除了政府推動手續冗長及經驗不足,因想出租的空屋早已出租,所以其實想要承包包租代管的業者要媒合案件並不容易,加上政府推動的手續比較繁雜,而想租屋的人通常很急,如果沒有房子可提供,就會找其他管道,因此功率因此不高,欠缺經驗下,所以初期全台普遍執行率不高,六都平均執行率也約4成左右。然而業者分析,最關鍵原因是在於「稅」, 民間屋主之所以不願加入包租代管的關鍵,是因為一旦房子交給承辦機構包租代管後就得繳稅,雖然每個月有6千元租金免稅額,但免稅額太少,再加上租金需併入綜所稅申辦,包租公課稅級距恐會增加,每年要繳的所得稅會暴漲,導致多數屋主不願加入包租代管,而往年沒有報稅的房東,擔心加入包租代管後,租賃契約會被國稅局掌握而要求追繳過去稅款,且往前核課最長達七年,這才是包租代管最大阻力。
慈濟基金會表示,一生致力醫療、文化、教育及促進世界和平等人文關懷的證嚴法師,自1986年起,幾乎年年獲國內外各界肯定:
1991年獲頒麥格賽賽獎社會領袖獎;1998年,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(UNPO)頒發國際人權獎;2003年頒贈二等景星勳章;2008年獲得世界佛教友誼會(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)全球佛教貢獻獎;2011年時代雜誌《TIME》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;隔年,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授予拿督斯里榮譽勳銜。
另,香港、菲律賓、泰國、烏克蘭等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或榮譽院士,國內繼2002年交通大學頒授社會與文化學名譽博士後,再獲國立綜合大學肯定。